整理師只是個把東西丟掉的工作???

“有到別人家裡教人整理的工作啊?” “整理師跟居家清潔有甚麼不一樣?” “你的工作不就只是要人家丟東西而已,這哪需要學呢?” 大部分人對於整理師的印象就是,付錢給整理師來家裡丟東西, 對吧?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找整理師的委託人瘋了,錢沒地方花,竟然花錢找人去家裡丟東西。

  • 整理也是需要學習的

除非你是天生就會整理,如同整理界的教母-近藤麻理惠從小就愛整理;不然,整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很困擾的事情。人都是有惰性,回到家累到無法動彈,所以衣服換了就丟在地上或是放在椅背上。採買回來的東西隨手放著沒有歸位;小東西與雜物多,不知道如何分門別類的收納好。喜愛跟團購,導致家中東西太多;以為賺到的小便宜其實浪費了更多的精神與空間成本囤積物品。

嬰兒出生後,到要四五個月才會翻身,七個月可以坐著,八個月開始爬行,九個月開始學習站,有的孩子一歲開始學習走路。一點一滴,開始走路,開始小跑步,然後開始學習各項的運動。 天才是幾百萬分之一,而我們都是凡人,都是需要透過學習才能達到我們想做的事物。

整理也是一樣;我們小時候一定都聽過爸媽說”把房間整理一下” “去整理房間,不然我就把東西全都丟掉”;然而,怎麼整理房間,該怎麼整理,要怎麼整理;這些其實都有心法與方法。 整理師如同教練,在短短的時間內,將整理的心法與方法在整理空間的同時傳授出去,空間的主人也同時練習整理師的心法與方法,這樣才能在整理師離開後,能更自己維持整理好的空間。

  • 整理不只是收納

很多人以為整理就是把東西收納好;對也不對。整理的意義是 ” 收拾打理,使其有條理有次序” 。有人的家裡,收納櫃做好做滿,櫃門一關起來,整個空間”看起來”很清爽,甚麼雜物都沒有。但是要找一件物品時,得花很多時間在茫茫的櫃子裡尋尋覓覓那一件物品。因此,整理是透過有系統的分類,歸納,符合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來做物品擺放的規畫, 而不只是把物品全放在看不見的地方而已。

  • 整理與居家清潔的不同

簡單的來說,整理是針對”人為”所造成的”亂”,而居家清潔是針對”大自然”所造成的”髒”。亂可以透過學習以及訓練,漸進式的達到自己期望整齊的空間。髒則是空氣中所產生的灰塵,油垢等等的現象,這個部分是我們無法阻止大自然的法則。當一個雜亂的空間裡,必定伴隨著髒,因為過多的雜物,在清潔打掃時,便不會一一的將物品的搬開,清潔,再把物品放回原物。因此,如果你的空間是又亂又髒時,要將空間變成整齊清潔,建議先整理,再打掃,這樣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整理師不只是要你丟東西

雖然仍然有一大部分的人不知道整理師這個行業,但大部分的人一定都聽過[斷捨離]這三個字。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 捨棄多餘的物品;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從字面上來看,絕大多數的人,都會以為,斷捨離就是丟掉物品,然而,最根本的斷捨離卻是在” 離” ;而” 離” 這個字與心理有很深的連結。

由此可知,整理師不只是要委託人丟掉東西這麼簡單而已。 以我自己而言,一個諮詢的訊息進來,我都會問最基本的三個問題,

1. 你目前的生活空間,最讓你感到困擾的是甚麼?

2. 這次的整理目標是甚麼?

3. 你想要在怎樣的空間裡生活?

之後才會針對委託人的答案,以及照片,進行整理前的溝通。溝通的過程中,整理師會依委託人的家庭狀況,工作與生活型態,給予適當的建議。不是每個委託人都需要斷捨離,更不是每個委託人都必須馬上得到整理師的功力;重點在於整理師是否能引導委託人思考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該如何達成。